欢迎来到反传销联合会!www.114fcx.com 反传销樊京刚咨询电话:15835971640

反传销联合会LOGO

当前位置:首页 > 反传资讯 >

大学生被困“校园贷”利用传销方式进行逐级敛财 值得多方警醒

来源: 互联网 发布时间:2017-02-27

对人们而言,“校园贷”已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,利用“校园贷”诈骗的情况也开始出现。日前,吉林长春警方破获一起特大“校园贷”诈骗案,涉案学生多达150余人。(2月25日《人民日报》)

据此案警方介绍,这是一起借助“校园贷”平台,并利用传销方式进行逐级敛财的特大诈骗案。先是骗取大学生的身份信息,随后在“校园贷”平台上借款,贷款下来后宣称“内部有人”可以屏蔽信息,不用还款,一些涉案大学生尝到从中分成的甜头后,对子虚乌有的“贷款不用还”深信不疑,开始积极发展下线,拉人参与贷款。个人征信信息成了用于做交易的筹码,而传销式的层层欺诈下,很多深受其害的大学生变成了犯罪嫌疑人,实在令人痛心。

更令人吃惊的是,此案欺诈的伎俩其实一点也不高明,所谓的“贷款不用还”,仅仅是在放贷之后,用身份信息在校园贷网站上把学生的用户名更改,让学生无法登录而已,入伙的大学生却以为找到了“空手套白狼”的赚钱之道,甚至把拉人贷款当成了自主创业。有的两个月就发展了50余名同学下线,从中获利9万余元。“贷款不用还”这种几乎一戳就穿的谎言,却还有这么多人相信,这一现象暴露出部分年轻学生风险和诚信意识的严重匮乏。只因抱着侥幸心理,才会受到骗子蛊惑;想着一本万利,最终身陷困局不能自拔,影响学业不说,更背负沉重债务,甚至涉嫌犯罪,代价不可谓不沉重。

天上不会白白掉下馅饼,这道理虽然老了点,却十分有用。不管是披着“校园贷”画皮也好,还是其他方式的传销骗术,说白了都是利用不劳而获心理炮制创富神话,无论其表现形式如何,都不会撇开让人交钱和拉人上套等把戏。对大学生来说,初出茅庐涉世未深,当增强防范意识和法制意识,尤其要警惕熟人诱骗陷入传销骗局。更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,明确财富和幸福生活要依靠诚实劳动才能得来。事实上,这也是最基本的做人道理,君子无信不立,有贷就应有还,切不可剑走偏锋妄想不劳而获。

而对社会来说,一些校园贷平台几乎不设门槛地向大学生放贷,甚至进行诱导式业务推广,同样助长了各种贷款乱象,对此相关监管部门也应警醒严防,积极亮剑,规范校园贷的宣传、营销,加强贷款人信息保护。对倒卖、非法使用学生信息的不法行为,冒头时就予以有力打击,不能任由骗局像滚雪球那样越滚越大。

声音

中国网:校园贷的产生,出发点应该是好的。但却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规范的运营,导致乱象丛生,彻底整治已刻不容缓,否则校园贷必将成为学生成才路上的绊脚石。虽然校园贷发生在网上具有一定的隐蔽性,但是如此大面积的发生,教师却没有发现任何情况,没有听到任何反映,无疑是很失败的。老话常讲“教书育人”,教师的责任不能简单地放在教书上,重点应该放在育人上,要视学生为亲人、视学生为朋友,善于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。

大楚网:按常理说,学生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,通过正规渠道,连申请信用卡都应该过不了审核,更不用说贷款,而且是高额贷款了。但是,正因为正规渠道走不通,学生消费又不理智,各种来路不明的校园网贷就有了生长空间,野蛮生长之后,就是一片乱七八糟。对此乱象,金融监管部门、教育部门、各大高校、公安部门,都应正视并有所行动。没错,学生们是有点傻,有点天真,但让年轻人有天真的可能,有信任的资本,应该是这个社会的责任。

责任编辑:樊京刚

网络传销

解救案例

咨询救助

最新文章

反传销联合会声明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!